广州市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基地第四届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发表时间:2018-10-31

2018年10月31日,广州市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基地第四届学术论坛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8会议室成功召开。此次学术论坛邀请了两位基地专职研究员杨建辉教授和陈远志副教授作报告,基地秘书刘勇军教授主持,20余名基地成员共同参与并展开讨论。

杨建辉教授围绕加快穗港澳金融合作与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域金融中心分别作了《国家金融开放措施与大湾区金融开放规划比较分析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体制机制与规划研究》、《大湾区广州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与水平评估量化模型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研究》四个主题报告。杨教授以最简显但又最重要的关于《国家金融开放措施与大湾区金融开放规划比较分析与建议》为开端,指出《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中关于粤港澳金融合作内容是碎片化的,不平衡、不系统的,大湾区金融规划欠清晰,只是在局部和碎片化上进行规划和开放,与国家银行的开放措施有较大的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应当将粤港澳金融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基于此,最后提出了应增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合作,金融立法、金融法规协调与统筹等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体制机制与规划研究》报告中指出合作体制机制应当分两个阶段进行设计:第一阶段2019-2025年建立并实施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存在问题,推进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第二阶段是2026-2030年优化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一体议事协调机制,推进大湾区金融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建成世界一流的金融枢纽,世界一流的大湾区和世界一流的城市群。第三篇《大湾区广州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与水平评估量化模型的研究》报告是关于大湾区广州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与水平评估量化结果模型的构建和介绍,分别从量化评估模型的选取、评估体系的构建、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和广州市金融服务体系评价指标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相关的介绍。在最后一篇《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研究》的报告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一是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定义了金融成熟度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二是以一年的广东金融运行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规模、结构、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广州市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为全面、直观地了解和把握广东金融运行状态提供新依据和方法。

杨.jpg

杨建辉教授作报告

接着,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院陈远志副教授为我们带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创新路径与合作模式》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纽约、东京、旧金山、伦敦等国际知名湾区金融体系高度发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全球风投创投的高密度聚集地,优势区域的自我强化趋势明显引领着全球金融科技与保险科技创新的最新趋势,助推全球科技金融持续创新发展旧金山湾区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队标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路径应从以下三方面实现:一是明确核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二是构建穗港科技信贷创新合作明平台,打造深港风投创投与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三是打造多层次的科技直接融资市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创新合作模式应该注重核心定位、穗港、深港合作与区域联动明确广州在构建湾区生态体系中的职能,建立穗港科技信贷创新合作平台打造深港风投创投与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以广深科技创新等渠道强化广深港深度合作的关联机制通过整合互间、互联互通打造深港风投创投与科技创新合作中心顺应绿色金融、生态资本、前沿金融科技与保险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的引领趋势充分发挥香港在湾区科技金融创新跨境合作与国际交流层面的开放性辐射作用

陈.jpg

陈远志副教授作报告

全.jpg

在两位基地专职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后,基地秘书和基地成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充分交流了观点和建议,基地成员们都受益匪浅。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