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成员参加“2019年智慧金融国际会议(ICSF)”
发表时间:2019-08-02
2019年7月26日至28日,由北京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协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系列会议暨2019年智慧金融国际会议(ICSF)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智慧金融,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美国、加拿大、波兰、韩国、乌克兰35所高校及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活动。大会主席为北京工业大学李国俊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赵建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寿阳教授。基地成员王超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系列会议活动首站,智慧金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就如何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引领新金融领域的前沿创新,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会议以大会报告、小组讨论以及圆桌论坛等形式,为参会的行业领袖与学术领袖搭建了探讨以智慧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平台,共同探讨解决国际社会和“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
与会人员合影
赵建良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欢迎词
会议主题报告部分,赵建良教授作了《Blockchain-Empowered Computational Trust in Financial Application》的报告,展现了区块链技术商业信任中的潜在价值及应用。袁先智教授作了题为《The Framework of Dynamic Credit Rating by Hologram and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n Fintech》的主旨报告。展现了金融科技领域中的普惠金融下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数字资产评估框架的创新以及动态风险评估框架。来自银行业的Michael Leung教授则分享了一个实践者视角的银行业和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的应用。另外,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Juan Feng 教授分享了《Predicting and Deterring Default with social Media information in Peer-to-Peer lending》的报告,探讨了P2P借贷领域中借款人社交媒体信息的影响及作用。此外,来自复旦大学的Xiaole Wu教授和来自中科院大学的Xianhua Wei教授探讨了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管理和对冲等问题。在会议的最后还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关于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当前金融产生的变革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座谈会,探讨金融科技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参会基地成员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对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区块链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在新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金融科技技术开展金融研究以及这些技术对未来金融变革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次参会收获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