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学术报告

发表时间:2021-04-03

报告时间:2021年4月8日下午14:30-17:30

报告地点:12号楼109课室



报告主题一:我国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测度与评估

主讲嘉宾:朱书尚 教授

摘要:

利用2018年我国45家主要商业银行年度报告数据,从凤险的源头出发,综合凤险传染机制,对我国银行体系潜在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与评估。情最分析与压力测试表明银行外部投资资产重叠是系统性风险传染的主要机制,银行内部借贷网络起到加成作用。而资产流动性则是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业与多个关键行业及资产密切相关,因此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当前防充系统性风除的关键工作,地方政府杠杆率和GDP增长率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稳杠杆、稳增长亦是凤院防范的重要手险。加强银行体系管理运营能力,提高责任主体的信用水平,建设更具深度与广度的资本市场是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标本兼治的主要工作。

嘉宾简介:

朱书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投资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括在《Operations Research》,《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等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现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分会常务理事等。


报告主题二:联合贷款的合作机制及其监管启示

主讲嘉宾:曾 燕 教授

摘要:

本文基于联合贷款实践流程构建了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货款业务的合作机制。研究结号表明:1)联合贷款的贷款总金额、平均贷款利率、平均厦约概率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并且传统商业银行是否具备独立风控能力将大地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2)传统商业银行的独立风控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联合贷款的金陆风险,但是联合贷款的合作机制导致传续商业银行进行独立风控的意愿不足。鉴于此,本文提出应设定互联网金融机构向传统商业银行收取费用上限的监管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该监管建议的影响。

嘉宾简介:

曾燕,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等。主要从事金融工程、保险精算、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面上项目等10余项课题。在《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4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学术兼职包括广东省本科高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秘书长、《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Economics》编委等。


报告主题三:新冠疫情背景下基于机器学习的均值-下偏矩的投资组合选择

主讲嘉宾:姚海祥 教授

摘要:

Ban et al.提出了绩效正则化法(Performance-based RegularizationPBR),通过向均值-方差模型,均值-CVaR模型中加入PBR约束条件,从而减小参数估计误差,提高模型的样本外表现,我们将PBR约束条件推广到更一般化的均值-下偏矩模型中,利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国股票市场真实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均值-下偏矩模型,加入两个PBR约束条件的均值-下偏矩模型具有更高的夏普比率、索提诺比率、Omega比率、平均收益率和果计收益率,从而更好地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嘉宾简介:

姚海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市金融高级专业人才,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从事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非参数估计及应用、资产-负债管理和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SSCI/SCI检索。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学术兼职有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金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