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成员研究进展讨论交流会
发表时间:2021-05-16
会议时间:2021.05.14
会议地点: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106
会议报告人:姚若凡 姚晨安
会议主持人:陈聪
2021年5月14日,基地就成员研究工作进展组织了讨论交流会,会议由基地成员陈聪老师主持,在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106举行。本次进行汇报的基地成员为姚若凡和姚晨安,其他成员参与了交流讨论。
讨论会开始,由基地成员姚若凡汇报其近期关于“内地赴港上市企业IPO定价效率”的研究进展。她以近几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潮与破发潮为研究背景,旨在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效率进行研究。汇报中,姚若凡成员梳理了关于IPO定价效率的衡量标准与方法,并考虑方法的优势选择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定价效率的衡量。她针对2013-2019年港股中资股IPO数据,使用随机上边界和下边界模型对定价无效率进行实证,并展示了相应的数据结果和数据统计。最后她总结了汇报内容,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
汇报结束后,与会基地成员就姚若凡的汇报工作指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回归模型结果不合理,应进行数据预处理;2)模型较为简单,可以进行改进;3)研究对象不局限在赴港上市中资股上,可纳入其他新兴市场跨境上市企业。
图1姚若凡汇报1
接着,基地成员姚晨安成员汇报了其《货币市场基金的偏离风险研究——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的论文想法。她首先介绍了2007年至2020年每季度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度的绝对值在0.25%~0.5%次数的历史趋势,以此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它的风险来源。她从信用债券的结构化模型出发,推导货币市场基金的净值变动与投资组合中的利率债久期、信用债久期、市场无风险利率变动、信用债主体信用利差变动有关。接着,通过利用偏离次数作为净值变动超过监管阈值的累积概率的代理变量,运用负二项计数模型检验货币基金偏离次数与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初步得出了一些与市场表现相符的实证结论。
汇报结束后,与会基地成员就姚晨安的汇报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龚学成员指出,理论部分要给出给定假设下更严谨的证明过程;实证结果中,控制变量在不同计量模型下有显著但符号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会议最后,主持人陈聪对两位成员的汇报和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宣布本次讨论交流会圆满结束。本次讨论会中各位基地成员热烈参与,讨论汇报内容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参会的各位成员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