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成员研究进展讨论交流会

发表时间:2021-11-05

会议时间:2021.11.02

会议地点: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106

会议报告人:赵媛,姚晨安,陈浩智

会议主持人:张卫国老师


2021年11月02日,基地就成员研究工作进展组织了讨论交流会,会议由张卫国老师主持,在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106举行。本次进行汇报的基地成员为赵媛,姚晨安,陈浩智。

讨论会开始,由基地成员赵媛汇报近期对能源市场碳交易指数的预测方法的研究,其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赵媛对现有的bootstrapping方法抽样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基于MCMC方法的随机样本抽样。在构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的基础上,对当前非连续样本进行概率抽样形成连续样本。其次,以抽样样本为基础,引入区间预测和点预测模型,对碳交易市场的走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其抽样方法生成的样本分布情况好于bootstrapping,并且在理论上能够说明该方法表现优异。其次预测的结果还存在对极端情况无法有效识别的问题,在这一方面该模型还有改进的空间。

汇报结束后,会议主持张卫国老师就赵媛的汇报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研究在理论证明部分还存在欠缺,应该就抽样方法的理论进行说明。王超老师就概率转移矩阵的构建提出了建议,认为赵媛应该考虑概率分布的范围,以确保能够对极端情况进行较为精准的预测。

1.jpg

1赵媛做工作汇报

接着,基地成员姚晨安就自己的研究进行了汇报。从基金市场的角度出发,研究其风险出发的理论基础。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上的货币基金产品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形成适合中国市场的货币基金风险产生的理论核心

汇报结束后,与会基地成员就姚晨安的汇报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王超老师就姚晨安在模型和理论分析上的漏洞进行了提问,该模型在国内市场的效果是否突出,理论框架是否完善可靠。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姚晨安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最后,基地成员陈浩智就自己在股票市场复杂网络上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其研究从三个点出发;首先是构建上市公司复杂网络,实现时序动态网路的构建和完善。其次是对网络他拓扑结构的分析和解释,以期发现在不同时期,是否网络结构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和特点。最后就是根据复杂网络上的一些理论,构建一个综合且全面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该研究属于实证+模型的混合方法,希望通过复杂网络技术和视角对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进行分析。

针对陈浩智的汇报内容,王超老师提出:首先在网络构建上,融合多元信息是否合理可靠。因为不同的信息所表示的结构和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简单的混合使用在合理性上可能会被质疑。其从,网络结构下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合理性还需要提供更多的理论证明和分析,强化其核心概念。

会议最后,张卫国老师就三位成员的汇报和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宣布本次讨论交流会圆满结束。本次讨论会中各位基地成员热烈参与,讨论汇报内容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参会的各位成员都受益匪浅。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