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开展成员研究进展讨论交流会

发表时间:2022-03-25

会议时间:2022.03.23

会议方式:线上会议

会议报告人:葛福婷,李婷婷

会议主持人:张卫国老师


2022年03月23日,基地就成员研究工作进展组织了讨论交流会,由于疫情原因,会议采用腾讯会议软件进行线上会议,会议由张卫国老师主持,本次进行汇报的基地成员为葛福婷和李婷婷,其他成员参与了交流讨论。

会议开始,由基地成员葛福婷就自己论文近期工作进展进行了汇报,主要汇报了该论文的核心思想与方法,该文运用了TVP-VAR模型,研究了利率息差、汇率和全球风险情绪对跨境债券(以中国离岸美元债券为代理)的信用风险溢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只有风险情绪冲击对风险溢价具有统计显著的稳定时变特征,且影响方向发生变化。中长期滞后时长冲击与同期关系、短期滞后时长及不同时点冲击的响应方向是相反的。随后我们验证风险情绪是通过两种渠道影响跨境债券风险溢价。基准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大多稳健,另外,我们发现不同风险水平的跨境债券主要影响因素有区别,但风险情绪影响始终是占主导地位。最后,这些发现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对上述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给出启示。

针对葛福婷的研究汇报,张卫国老师给出了两点意见,第一,应事先单独研究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统一进行。第二,应重点将利差、汇率及风险情绪对跨境债券风险溢价的影响上,进而深入研究跨境债券定价问题。

随后,基地成员李婷婷汇报了手头论文的进展情况以及毕业论文的研究框架。该汇报主题为跨境银团贷款网络特征与信用风险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第四、五章内容。以彭博数据库收集到的银团贷款数据为样本,构建银行间的微观借贷关系,结合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并考虑其动态演化特征。其次,实证分析网络特征与信用风险间的关系。以Bankfocus收集到的银行层面数据作为控制变量,并区分不同信用风险程度和区域进行稳健性检验。张老师提出,对论文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第6章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并针对稳健性检验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

针对李婷婷的汇报,王超老师建议,在分析网络特征的演化时对图片进行标注,并在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注重经济含义分析;周琪老师指出,在分析网络特征的时候,要着重结合跨境银团贷款的背景进行解释,并提出在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考虑网络的连结这种“密接”关系如何“确诊”为违约。

会议最后,主持人张卫国老师对两位成员的汇报和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宣布本次讨论交流会圆满结束。本次讨论会中各位基地成员热烈参与,对汇报内容展开可行性与创新性的讨论,使得参会的各位成员都受益匪浅。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