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网:徐维军:ESG理念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02-14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2月14日讯

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强调推动绿色金融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要求将 ESG 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ESG作为一种关注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体系的评价标准,与“双碳”背景下保险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速推进保险业ESG进程,对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广东保险业成绩斐然,为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月9日,2022年度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发布广东保险业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稳定经济等方面的成果。

一方面,广东保险业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提升保险社会治理效能、应对灾害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末,广东保险业(不含深圳,下同)总资产 2.0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97%。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5894 亿元,同比增长 5.65%,赔付支出 1745 亿元。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广东保险业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群众提供5.19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950亿元风险保障,为客户提供涉及7.7亿元的延期缴纳保费服务。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广东保险业积极加强事故预防服务和风险减量管理,累计提供2.89万亿元的安全责任风险保障,同比增长 348.4%。在应对灾害事故方面,广东保险业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灾害事故善后保险理赔工作,巨灾指数保险覆盖19 个地市,赔款支出 4.89 亿元,及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助力灾后恢复工作。

另一方面,广东保险业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稳定广东经济大盘。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金额达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66%,累计投资广东绿色低碳产业近 1000 亿元,助力广东省“双碳”目标实现。

ESG理念助力保险“投资端”和“负债端”业务稳定发展

首先,“碳达峰”和“碳中和”重要战略部署为国内ESG投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绿色、低碳的经济转型升级方案,促进ESG投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金融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更需要发挥支持、促进和引导功能。

其次,ESG的内在逻辑与险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天然匹配。一方面,保险业将ESG纳入投资端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价值属性,推动保险机构持续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使险企的绿色投资理念、收益率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传导国内高质量发展信号,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添砖加瓦。

再次,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可以分摊、减少客户及社会的ESG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环境风险,员工的人身健康和产品责任等社会风险,董事责任等治理风险,这些都可以通过保险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转移。险企丰富的ESG相关保险产品及服务体系,可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增强险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ESG理念加强和改进保险业监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ESG理念融入保险行业监管流程,能够有效激励险企通过ESG标准对投保企业进行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监督管理,从而使投保企业主动减少环境损害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企业治理。另一方面,ESG理念的实施推动产业链上高污染和高排放企业的转型升级,倒逼企业采用新技术或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加快ESG融入保险业务全价值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要时期,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关键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逐步完善统一的绿色认定标准,探索成为全国绿色转型的标杆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ESG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助力大湾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加快将ESG理念融入保险行业全价值链。

一是保险业主动融入和参与我国ESG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ESG评级体系,一方面,重点与具有丰富研究经验的ESG研究机构、评级机构、指数机构等达成合作关系,协调粤港澳三地构建符合我国绿色保险产业发展的ESG评级体系;另一方面,立足国家产业升级目标积极研发新型ESG绿色保险产品,利用金融工具创新维持并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产业优势,为光伏、氢能、风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保险业建立专业化机制,主动将ESG纳入保险与再保险流程,一方面,建立专业化机构,推动ESG数据库建立,加强ESG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积累,对ESG风险进行量化,在产品设计中考虑ESG风险相关因子,在核保与承保流程中识别ESG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多方沟通协调机制,积极调动多方力量,政府、企业及行业组织等通力合作,有效快速降低所识别的ESG风险。

三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构建跨境监管体系。一方面,保险业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打通三地续保、理赔、退保资金流通的具体路径,促进三地ESG相关市场的疏通与构建,推动三地金融联动、加快ESG融入保险市场业务,满足三地企业更广泛的需求;另一方面,粤港澳保险监管机构也要加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三地保险监管交流,协调解决跨境保险发展和监管问题。

四是积极布局ESG投资,提升公司效益及社会效益。一方面,保险业要在资产管理核心业务中实践ESG投资,强化ESG融入投资流程,在作出决策前完成ESG整合,从而降低尾部风险,获取超额收益;另一方面,ESG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保险业可以通过ESG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徐维军 作者系广东保险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