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基地在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第六轮考核中获评“优秀”!

发表时间:2024-04-18

热烈祝贺基地在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第六轮考核中获评“优秀”!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穗社规办〔2024〕3号文)于2024415日通报,市社科规划办于2024328日组织召开了第六轮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考核验收评审会。本轮共有60家研究基地参评,经专家组评审,报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基地(广州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在本轮建设中均被评为“优秀”


基地简介:


广州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基地于20157月成立,201812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基地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产业与金融发展,为解决我国及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需要,开展相关金融理论与风险管理、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金融发展战略及规划、金融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等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参考。

 研究基地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维军负责建设基地现有学术骨干26名,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4名(含外聘,下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广东省及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3名,教授和研究员有17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7名。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300余名,工作去向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高校、粤港澳大湾区证券、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知名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围绕以下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一是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研究特色: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研究;金融资产定价及配置研究;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及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复杂社会信息网络下的风险感知与智能决策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的公司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融资金融风险度量及协同管理创新研究。

二是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研究特色: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如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气候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研究;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评估及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广州特色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三是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及防范体系研究。研究特色:防范化解新发展阶段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研究;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染机理研究;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构建及预警研究;区域金融系统稳定性及金融韧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监测区域金融风险传染及防范重大金融事件突发。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特色: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碳排放测算、碳金融产品创新及转型金融研究;财政金融政策统筹推进“双碳”目标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绿色金融支持我国“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研究;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析及情景预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定位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双碳”先行示范研究。

 特别是在决策咨询方面,基地实时关注国家战略及地方政策,积累了较强的咨政能力,特别是围绕广东省金融促进实体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国际贸易对华影响、金融助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及“一带一路”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与预警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咨政研究。近年来,基地成员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内参报告百余篇,部分成果得到中办、中央相关部门、地方省市党政部门采纳,最高获得中央领导、省市主要领导批示。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智库CTTI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为大湾区广州智库办执笔金融发展年度报告3次,“双碳”目标与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入编《广东发展蓝皮书》2次,承担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2次,广州市政府及市国资委等厅局级重点决策咨询课题多次,出版专著多部。此外,基地拥有先进的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系统、Wind数据库等数据资料及性能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依托上述科研背景,在2021-2023年,基地成员获得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22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




上一篇:下一篇: